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教指导 > 知子花教育 >

想和孩子成为朋友?看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改变主意!

来源:知子花教育
类型:父母成长

教育观念、育儿方法都是各圆其说。

 

赏识教育提出,大家开始各种表扬和夸奖;蒙台梭利流行,大家开始释放天性;友谊教育盛行,大家开始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

 

这些真的对吗?真的适合我们的孩子吗?

 

我想说,不管什么教育都请辩证地看待好吗?没有任何一种育儿方法是绝对的对与错。不动脑子地照搬照抄,只会耽误了孩子,累死了家长。

 

成为孩子的朋友,这句话听起来不觉得别扭吗?不觉得有点惺惺作态吗?

 

我们和孩子相差二十几岁,然后我们双手捧起他的脸颊告诉他:“我要和你成为朋友”,这个画风怎么想都有点怪异啊!

 

想想我们和朋友是怎么建立关系的?

 

或许有共同的兴趣话题,或许有相同经验背景,抑或是相同的价值观,然后彼此心照不宣,觥筹交错之后我们便可以手拉手一起逛大街了,嗯.....男士们就可以肩搭肩一起做足疗了。

 

那我们和孩子呢?难道觉得那些坐在一起聊八卦,躺在一起做足疗可以和孩子共同完成吗?根本不现实啊!

 

其实,我们稍微花一点点时间观察一下孩子,哪怕是放学接一两次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在和自己的小伙伴聊天说话时与妈妈不一样。

 

他会前仰后合地大笑,他会嘴歪眼斜地做表情,他会抓着伙伴的肩膀左摇右晃地开玩笑说:“你脑子里有屎吗?”。

 

但是,这些和妈妈爸爸都没有办法完成,或许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当孩子也抓着我们的肩膀说“妈妈,你脑子里有屎吗?”这句话的时候,我想这个画面的下一秒,就是我们横眉怒目地糊了孩子一巴掌。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他本可以天马行空,丰富多彩,但是或许在我们的“友谊教育”之下,他要把这个专属的世界全部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他写日记,我们因为是朋友关系就打开欣赏,其实只是想窥探孩子的小秘密;

 

他出去和小朋友游玩,我们因为是朋友就追根究底地问个明白,其实只是担心孩子会早恋;

 

他反锁房门挑灯夜读,我们因为是朋友就破门而入,其实只是想知道孩子有没有学习……

 

这些是一个朋友该做的事情吗?

 

我们是打着“朋友”的名义,在做父母的“责无旁贷”。

 

友谊教育,并不是成为孩子的朋友,而是以朋友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这就像是你站在东方明珠塔上,导游告诉你要让自己成为一只鸟一样俯瞰整个上海,难道我们要破窗而出,飞向蓝天去俯视整个上海吗?其实并不是!只是我们要想象自己是鸟儿一样,然后向下望就好了。

 

那和孩子不做朋友做什么呢?

 

很简单,我们也是想象自己是孩子的朋友就好了。

 

我们追求与孩子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但是我们也同样被赋予了一种责任,那就是父母的责任——管教和训练,同时还有被我们错误使用的“权威”。这些是我们作为父母不容忽视的。

 

 首先 ,我们要做一个会有效管教、训练孩子的父母

 

美国教育专家杜布森博士说过,我们管教孩子就是让孩子学会尊重和顺从父母,孩子可以挑战我们的权威,但是心底依然渴望父母执行权威和管教带来的安全感。

 

孩子对我们直呼其名、大呼小叫甚至无礼顶撞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做的不对,这不符合道德的约束,也不符合做孩子的角色,严肃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我是你的父母,不可以直接叫长辈的名字,这是尊重。”

 

适当的惩罚,让孩子尝到后果,这是你在约束和指引他的态度和行为。

 

培养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识,是管教孩子的前提。父母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就及时表扬,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就要严厉批评。

 

有意识、有目的地管教和训练孩子,是孩子卓越成长之路上的必备条件。

 

我们训练孩子自己吃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变得独立、自信、有责任感,能够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问题,这都是我们作为父母必须而为的。而这些恰恰是“朋友”所不为的。

 

 其次 ,我们要正确地使用“权威”

 

正因为我们一心想着“和孩子成为朋友”,所以有时候我们认为在孩子面前使用权威就会破坏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给孩子带来压抑感,会限制他自由的成长。

 

然后我们顺理成章地主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顺应发展”,最后结果往往和预期大相径庭,这种“自由”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纵容。

 

当我们需要孩子帮忙做家务的时候,我们可以直呼孩子的大名,然后说:“某某某,帮妈妈把厨房的抹布拿过来好吗?”然后孩子浑身上下写满了不乐意,撅着小嘴也直呼我们的大名,说:“谁谁谁,我不乐意!”

 

这个时候,我们的权威被挑战,当然怒火也被顺势点燃。但是,我们不是要怒发冲冠地用权威告诉孩子必须去拿,而是要告诉孩子:“你可以表达你的不乐意,但是也要接受妈妈需要你的帮忙这个事实。”

 

和孩子做朋友,然后我们放弃权威,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平起平坐的位置上,那孩子理所当然地对父母无所畏惧,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天下我最大”的姿态与你相处。最后就会造就一个任意妄为、自私自利的孩子。

 

当然过度地使用权威,也会适得其反。

 

山东的一个大家族,爷爷奶奶都是建国时期的老一辈革命家,爸爸妈妈也都是国家企业的老总,这样一个传统的家庭,沿袭了传统的思想,比较保守、封建。

 

一代影响下一代,爷爷奶奶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厉管教也被传承,爸爸经常打孩子,甚至也被爷爷打。以暴制暴的方式,使得家里的孩子十分厌烦家庭。

 

在一次小家庭聊天中,孩子开玩笑说了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要把奶奶拍死在沙滩上!”。虽然是孩子的玩笑但这样话语,让奶奶也暴怒了,“我们的家庭决不允许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孩子便停止了笑容。

 

老一辈用权威压制父辈,然后父辈用权威压制孩子,最终孩子只会变得更加叛逆。

 

慎用权威,过分严厉只会让孩子无法接受我们,无法接受事实,反而使得孩子更加叛逆,更加胡作非为,最后用反抗来解决问题。

 

 最后 ,我们要以朋友的感觉、父母的姿态和孩子交流

 

当然,这一点也是最困难的。

 

我们想与孩子做朋友是希望可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他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理解,他有自己的空间,我们尊重。

 

倾听孩子,给孩子机会,他们比我们想象得要聪明的多。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块儿玩游戏,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比我们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说教要来的有效很多。

 

当孩子告诉我们,他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我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朋友的感觉让他讲述整个过程,就像朋友间的谈天说地一样,然后以父母的姿态帮助孩子分析其中的对与错,给孩子讲明道理,尊重孩子的愤怒和选择。

 

我们的权威在于只有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的不对我们需要指正,但我们要站在他的角度让他讲述打架的过程。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我们会陪伴孩子的一生,放低姿态,允许孩子犯错,也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以诚相待,相互尊重才能与孩子建立朋友似的关系。

 

能够成为孩子的父母,是我们的福分,也是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不可能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但我们一定可以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去理解孩子的世界。

 

我们要慎用自己的权利,相信孩子的到来是促进我们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同时要意识到有时候其实孩子在用他们的天性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人,如果我们丧失了向孩子学习的意识,我们也不太可能把孩子教的更好。

 

朋友一生会有很多,但是父母却只有一个。好好守住这个唯一,父母不等于朋友,是无法取代的。我们要相信只有我们变得更好才会有更好的孩子。

 

如果我们有一天不知道怎么做了,那就看看我们的孩子,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我们和孩子共同进步。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