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美家庭 > 育儿分享 >

爸妈,不要忽视1-6岁孩子的“依恋”和“较量”

时间:2019-03-07 13:18来源:新民网 作者:网络 点击: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一个没有任何装饰物;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形似一只母猩猩。地上还有吃的、玩的物品。然后,观察小猩猩是吃?是玩?还是要母猩猩?结果发现,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几声,然后就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紧紧地抱住。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下来,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紧紧抱住那只毛绒绒的母猩猩。

  这一实验证明:幼小的动物虽然需要食物,但随后的需要就是对抚养者的依恋,后一种需要超过玩具的吸引。

  1岁前请自己带孩子

  1岁内的婴儿,每当得到熟悉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马上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对于3岁以内的婴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保证1-2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时常变换照看者。

  1岁内的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翻身需要成年人的帮助以外,孩子还需要经常看到“人脸”,听到“人声”,尤其耳边要有不断的“唠叨”。 “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只有真心爱孩子的人才会在孩子身边“唠叨”,即使宝贝拉了很臭的屎,抚养人还是会在“唠叨”之中换尿布和清洗小屁屁。

  这种“唠叨”,尽管宝宝听了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可让孩子早早地冒出话语,因为所有的“说”都是在“听”之后。如果一个孩子说话早,小嘴伶俐,往往是身边总有“爱的唠叨”。

  孩子小的时候(尤其1岁内),不管他是否对大人的话有反应,也不管他能否听懂,爸妈在用照顾表达爱的时候还一定要多“唠叨”些。这时所有的“唠叨”,将会是孩子“依恋”爸妈的基础之一。

  6岁前要对孩子说“不”

  孩子在依恋期里,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许多父母常常在孩子青春期发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一脖子的仇视,为此他们感到恐惧,感到不解,似乎孩子没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长大。

  有一位母亲就曾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就自己走进去了呢?我真搞不清……”

  人生中的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让他经历心理上的一种痛苦、克制、忍耐。

  这种养育起始于孩子3岁上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是让孩子“痛哭一番”。

  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

  在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所以哭声是一种信号,爸妈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

  3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比如他看到别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在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当孩子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心态出现,爸妈就要有意地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

  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无论孩子在哪里与你对峙、大闹,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将卧室门关上,让他单独面对你,他会感受一种情境压力。然后告诉他今天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孩子继续哭怎么办?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不要打骂他,也不要在这时给他讲道理,也不要走开,要让他一直感受到爸妈不让步的态度。

  这种说“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也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孩子都会从中感知大人的反应。只要爸妈坚决,他就明白了。从此之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爸妈爱他,但不迁就他——这种“较量”最早越好。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