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教动态 > 山东新闻 >

齐鲁女性微课 |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沟通

时间: 2020-07-01 10:24 来源: 齐鲁女性 作者: 陈晓燕 点击:

    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父母会经常抱怨孩子变得不听话了,对他们的成长变化也不知所措,更不知该如何与他们交流。本期邀请山东女子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陈晓燕,她所分享的话题是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与交流
 
    孩子进入青春期(11、12岁)后,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以及和父母关系的改变,会出现亲子沟通上的困难。父母会抱怨:“说几句就要炸起来,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沟通”“小时候很听话,现在说什么也不听”“拒绝和父母交流,房间也不让进”……青少年也会抱怨:“不尊重我,总想把他们的观念强加给我,控制我”“说了他们也不懂,干脆不说了”“表面上说尊重我,实则软硬兼施,最后还是要听他们的”……面对这种现状,父母和青少年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怎样才能打破沟通的壁垒、进入孩子的内心?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与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变化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关以外,很大程度上也与家长不恰当的沟通方式、没跟上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因此帮助父母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改变亲子关系,及时消除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增进和谐共处,也有利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发展状况与内外需求,帮助青春期的孩子有效解决问题,顺利度过青春期,从而健康成长。
 
    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很多论述,今天我们主要从影响青少年的亲子关系的两大心理特点谈起。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伴随着青春期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到来,以及性的发育和加速成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呈现出了明显的矛盾性特点。集中体现在: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之间的矛盾。青少年心理成人感的内容包括:在心理上过高评价自己的成熟度、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要求与成人的社会地位平等,渴望社会给予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而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依然处于从儿童期向青春期的转变阶段,不够成熟,不足以支撑这种强烈发展的成人感。这让青少年的内心动荡而惶恐。

 
    对父母的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急于摆脱父母等成人的控制、获得独立自主,一方面又在情感及精神上依赖父母。这让青少年既抗拒父母,又抱怨父母对自己不够关爱、理解和支持。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青春初期性与爱的萌芽、自我成长的隐私感受等,让青少年有了更多的藏日记、关房门、想静静等闭锁行为,但又渴望有同伴交流、被成人理解,这让青少年的孤独感与无助感增加。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青春期继续延续发展着来自于童年期的能力感与成就感,但如果遭遇挫折,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自卑、对别人的评价敏感等。
 
    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表现为青少年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有很强的自尊心等。
 
    情绪的变化特点。青少年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早期消极情绪较多,稳定性差,后期起伏变化趋缓,情绪逐渐稳定;烦恼增多,会为了个人形象、社会地位和尊严、与父母情感疏离等而烦恼;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青春期的自我中心。幼儿的自我中心表现以自我的感受和认知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认知。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为: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认为自己的关注就是他人的关注;独特自我,将自我的情绪、情感体验扩大化、绝对化;假想观众:在心理上“制造”想象中的观众,好像许多人在关注自己,因而容易人际关系敏感,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
 
    综上所述,这种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让青春期迅速进入人生的“第二逆反期”: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以及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逆反期的表现主要有三: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和成人观念上的碰撞。反抗的主要对象是父母,也具有迁移性,如反抗老师、学校领导、社会规则等。反抗的形式主要有二: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表现为争吵、离家出走、肢体冲突等;将反抗隐喻内心,以冷漠相对,表现为不和父母交流、不让进屋、孤独无助、郁郁寡欢甚至抑郁等。
 
    青少年的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科学认知,理解成长中的烦恼。父母首先要理解青少年这种逆反的矛盾与痛苦;其次要正确面对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认识到逆反期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期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的关键时期,正是在与成人的这种反抗与违背中,青少年逐渐学会了调整与社会的冲突、适应新的社会要求,克服角色混乱,建立起一个新的自我,获得诚实的品质和自我统一性的稳定性。
 
    跟随成长,避免道德的说教。面对迅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沟通与教育方式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呈现出滞后。青少年的父母会在潜意识中还是把孩子视为尚未成熟的儿童,未能认识到青少年的“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的需求,表现为对青少年生活上过分的关照,而理解上流于粗疏,教育方式上简单粗暴,“一个超前,一个滞后”。
 
    尊重隐私,做有限度的让步。尊重青少年的隐私与个人爱好,包括他们的服装款式、喜好的音乐、休闲活动等,给予充足的自由空间,不无所不问,不过分争执。研究发现,青少年与父母在所争论的问题的界定上存在差异(Smetana & Asquith, 1994) :父母更容易把问题看作是一些习惯或习俗;青少年则更多是为问题性质的界定而争吵,而较少为具体细节争吵。比如对说方言、乱扔垃圾、随意过马路等等问题的争吵。了解了这种特点,父母会更容易理解孩子、对孩子的某些争执做有限度的让步。
 
    学会倾听,做一个好听众。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别人理解,需要父母的倾听,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蹲下来倾听孩子、和孩子交流。和孩子沟通有很多方式,除了面对面的语言沟通外,还可以把想沟通的内容写下来,用微信、写信、通过第三方的方式等。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方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才能做有限度的迁就。
 
    保持冷静,对孩子表达关爱。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比如父母见孩子的兴趣影响到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了解情况;可以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需要反叛了。
 
    此消彼长,提高孩子的成人感。研究显示,在孩子的成长中,存在着父母对孩子控制和孩子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规律:父母控制(6岁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后)。青少年的父母要逐渐适应儿童控制为主的阶段,提升青少年的成人感,减少过度保护与干预,减少不必要的担心、焦虑,了解和接纳青少年真实的样子,包括他的错误;不回避可能导致不愉快的讨论,把孩子当成逐渐自我担当的成人,共同面对问题,耐心协助成长。
 
    家长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青少年的家长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在与青少年的教育互动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教育能力!祝愿大家做青少年喜欢的家长、与青少年有效沟通的家长!
 
    (供稿:省妇联家儿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