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于是,各式各样的兴趣班上聚集了众多的幼儿和小学生们,也包括少数中学生。不少父母直言,每个周末带孩子从一个兴趣班奔波到另一个兴趣班,大人、孩子比平时还累。但是,辛苦的结果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预期——部分孩子直到上高中、念大学,还是不知道自己对哪个领域感兴趣,也不知道自己心里真正热爱的是什么。
21世纪,我们面临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个人的发展也是多元化、个性化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教育专家尹建莉认为,即便孩子热衷于冷门领域,只要他在这个领域很出色,其未来前景也不会差。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爱好,并将爱好发展成自己的强项,未来足以傍身呢?
关注孩子的自发学习行为
家长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在自发的学习行为尤其是在游戏中,渗透着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和兴趣。尹建莉说:“儿童游戏时往往能显现出他最拿手、最有兴趣的项目和内隐的才能。父母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优秀方面可以鼓励他,安排机会让他表现,这样就容易培养起孩子对这件事情长久的兴趣,进而发展成将来谋生的技能。”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尔·盖茨的爸爸曾说,孩子们小时候,他带他们去迪士尼乐园,10岁的大女儿出门时带了个小本子,把花的每分钱都记下来,回家后把剩下的钱跟本子上的账目核对,分文不差。他发现这孩子将来是当会计师的料儿。于是,小区义卖或一年一度的卖女童军饼干活动,都让大女儿管账,大女儿把账目管得很清楚,赢得人们的夸奖。她长大后果真成了有名的会计师。
通常,这些迹象能反映出孩子的爱好:
一、孩子喜欢做,且愿意反复或持续去做、相对专注且轻轻松松能做好的事情,就是其兴趣所在。比如,孩子喜欢画画,之后请爸爸妈妈帮他把画作装订成册,声称这是自己的书。二、孩子主动提出要上某个兴趣班。这时家长需要确认孩子是否对此3分钟热度,待确定孩子真的喜欢之后再开启他的兴趣班学习之旅,并提出“不能中途放弃,报了课程就坚持到底”的约定,督促孩子持之以恒。三、孩子主动翻阅某方面的书籍。如果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专注于某类读物,比如,动物类、植物类、天文宇宙类或童话故事类,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说明这就是他的兴趣所在。
父母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可能隐藏着其最大的天赋。家长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其兴趣和天赋,顺应这个才能培养,孩子更容易有所成就。比如,与同龄人相比,孩子能出色地背诵诗歌和有韵律的句子;家人讲故事或说话时用词不当,他会及时纠正;能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孩子的这些表现,说明他可能有很好的语言天赋。
如果孩子两三岁时特别注意倾听有规律的声音;唱歌时音准很好;喜欢听各种乐器,并能辨别它们发出的声音;能对不同的声音发表评论,说明他可能有很好的音乐才能。
凡是走过的地方,孩子很少迷路;旅行时能记住沿途标记;画地图路线清楚,这类孩子有很好的空间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经常问诸如“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小行星不会撞到地球”“打雷、闪电和下雨是怎么回事”;善于把各种杂乱的东西按规律分类;下棋时能很快明白棋子之间的关系,表明他可能有数学、逻辑方面的天赋。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表示:“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知道自己的长项和兴趣所在,所以,父母的重要任务就是观察和发现,要有深度观察和沟通的能力,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为孩子提供体验丰富多彩生活的机会,鼓励孩子发掘自己的兴趣方向,帮助孩子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
创造宽松、自由和容错的环境
在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富海看来:“兴趣的发展需要宽松、自由、容错的环境,家长要创造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更大的空间内自主发展。因此,家长要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孩子远离焦虑、怨恨等负面情绪;建设民主的教育环境,给孩子适当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只要孩子兴趣的价值取向正确,就应该尊重和鼓励孩子的选择;建立家庭容错机制,为其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保障;创建孩子私人空间,让他在自己的空间里自由探索。”
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生活中,父母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各种不同的玩具和学习工具,尝试简单的科学实验。当孩子在探索中遇到难题或遭遇失败后,家长尽力帮助、鼓励孩子坚持,尽可能提供支持,并一同寻求继续下去的办法。
知识和体验相结合
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有效方法之一是将书本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读科普书籍和观察自然、做科学小实验相伴而行。比如,孩子喜欢昆虫,家长一方面和他共读《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昆虫记》《美丽的蝴蝶》《奇妙的昆虫》等书,看介绍昆虫的纪录片,去自然博物馆观看昆虫标本;另一方面,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寻找蝴蝶、蚱蜢、蟋蟀、蝗虫、螽斯、螳螂等昆虫,亲眼观察、亲手捕捉,甚至饲养,了解某一类昆虫的生命轨迹。在家里准备一个显微镜,让孩子更清晰地观察这些昆虫体内的结构、器官和细胞活动的过程。
利用显微镜,孩子也可以更细致地观察各种材料,比如不同材质布料的纤维、花瓣或叶子的纹理等。通过凹面镜、凸面镜、三棱镜等不同镜子,孩子能观察到光的反射、折射,看到太阳光的色彩、强弱、光圈的移动变化……系统的知识和活生生的体验,能激发孩子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家长善于学习孩子耳濡目染
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生活的环境、经历体验的事物,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或多或少对激发孩子的兴趣及其未来成长产生影响。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自身要善于学习、爱好广泛。家长有某方面的特长,孩子耳濡目染,也容易对这方面产生兴趣。比如,爸爸妈妈喜欢书法、绘画,经常在家里写写画画,一家人经常去看各种书画展,孩子对书法和绘画感兴趣的概率就会比其他孩子大得多。如果孩子的奶奶晚上经常带他去跳广场舞,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喜欢跳广场舞,也因此可能会爱上跳舞。推而广之,孩子在音乐等其他方面的兴趣培养也是如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陈建翔认为,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家庭教养。家庭教养是整个家庭所有成员交互影响的过程,它还包括家庭传承、家庭环境、家庭文化等无形的影响,家庭教养对于人性成长、人格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避免孩子“被兴趣”
发展自己的天赋,孩子收获的不只是一技之长,在此过程中,他会表现出愉悦、积极、自信、专注等行为特征和品质,坚定对自己专长终生不渝的追求。因此,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内心需要、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创造条件,切忌根据自己的期待、价值观和对未来的判断替孩子选择兴趣,将自己认为好的“兴趣”强加给孩子,阻止孩子发展与考试无关的兴趣,让孩子在“被兴趣”中承受负担、折磨,甚至痛苦。这样做不仅使孩子背离成才之路,还有可能导致他产生巨大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