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探讨生命教育的创新之路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陈若葵
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缺失、生命教育内容碎片化、生命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人们意识到,生命教育被淡化和忽视是造成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等理念已成社会共识,同时也给教育界提出了挑战。
近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和广东省南粤公益基金会未来教育基金主办的2024生命教育创新论坛在甘肃敦煌举办。本次论坛以“拓展生命长宽高”为主题,共同探讨生命教育的创新与未来新生态。
据了解,本次论坛是第二届“戈壁教育人生命探索之旅”的组成部分。300多位大中小学校(院)长、幼儿园园长、家长和孩子等经过4天3夜108公里的戈壁徒步探索之行,在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挑战中感知生命,坚定信念,成为生命教育的践行者和探路者。
以人为本
生命需要呵护、唤醒、挑战
论坛上,专家们结合走戈壁之路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关于坚持、勇气与自我超越的生动故事。
“这里是课堂的有效延伸、课程的复合载体、游学的理想场所,实现了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卢志文认为,此次戈壁徒步,让他发现了自然之美真、他人之良善和自我之潜能。
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看来,“教育的过程应该充满生命的气息,尊重、关爱个性。”教师如何以自己饱满的生命去润泽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生命?李镇西给出了答案,他说:“这里所说的生命,包括健康的体质和人的精神状态。用生命润泽生命意味着用思想照亮思想,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滋润爱心,用个性发展个性,用梦想唤醒梦想,用创造激发创造,用浪漫缔造浪漫,用情趣营造情趣,用人格铸造人格,用心灵赢得心灵。总的说来,教师的生命状态用八个字概括:拥抱生活,钟情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在论坛上直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创造、素养都能通过受教育获得,但这些都是以生命和生命成长为基础的,没有生命的成长,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说:“要实现生命教育,首先,要呵护生命。所谓呵护,就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抚爱、支持、帮助。其次,要唤醒生命。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在与知识的对话中唤醒生命的智慧,在与自身的对话中唤醒生命的能量,在与社会的对话中唤醒人性。再次,要挑战生命。人生的过程就是挑战不可能的过程,当我们在挑战不可能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生命就得到一次升华和重构——我们的信念会更坚定、意志更顽强、能量更旺盛、生命更有价值,从而走向生命新的辉煌。”
他坦言,在戈壁沙漠深处,他感悟到:每个生命都是渺小的,唯其渺小,队员们学会了团结;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唯其平等,他们学会了尊重;每个生命都是顽强的,唯其顽强,他们学会了坚持;每个生命都是伟大的,唯其伟大,他们学会了敬畏。
朝幸福努力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生命教育要着力唤醒师生的生命自觉,所谓的生命自觉包括生命质量、生命尊严和责任担当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造就能够创造幸福人生的人。要回归自然,回归普普通通的生活,回归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的境遇之中,人与人相遇本身就具有生命教育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会长肖川说。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许红平的生命教育观是通过激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让每名学生活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拥有幸福人生。在许红平看来,学校要关注学生,关爱他们。
“立人的根本,树本真的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亚庆强调,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力量,更要让他们获得良知,获得人生的方向。他认为,“教育首先立足于培养社会成员,身体是健康的,心智是健全的,情感是积极的。同时,要改变对教育的理解,不能把学生当作工具,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定要关注人的自身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首任会长吴颖民指出,以人为本,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好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重视生命教育,一定要仔细分析和考查学生的时间上哪去了?他们时间花在哪里,这些付出是否有价值?现在大力提倡弘扬教育家精神,其本质同样是敬畏生命、敬畏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桑国元认为,应该把项目式学习融入学校生命教育活动中,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并学会了学以致用,清楚学习可以解决生活当中的很多问题,对学科本质、对学科和生活世界,以及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据悉,中国教育人徒步联盟在本次论坛上启动,旨在让更多的教育人体验戈壁徒步的生活之道、教育之道,感悟生命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