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美家庭 > 育儿分享 >

不能掌握分寸的是不成熟的家长

时间:2018-06-20 14:11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赵忠心 点击:
  “成也分寸,败也分寸。”无论做什么事,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分寸之间”。
 
  做事要掌握分寸,把握好一个“度”。这说起来谁都明白。但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
 
  比如,对待客人要热情,如果热情不够,客人感觉受到冷落,会很不快;而如果热情地过了度,“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会使客人怀疑有什么事相求,也感到不爽。就是说“过犹不及”。
 
  再比如,体育运动中的长跑比赛,运动员开始掌握多快的速度好?开始用力过猛,跑得太快,把体力用绝了,冲刺时没有了后劲,成绩不会好;开始过于放松,速度太慢,倒是保存了体力,但同其他运动员距离拉得太远了,冲刺时也会被动,同样成绩也不会太好。长跑的最后阶段,何时开始冲刺好呢?也有个“度”的问题,冲刺过早不行,冲刺过晚也不行。但恰到好处,却是是一件很难的事。
 
  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分寸的把握。同样的道理,家庭教育如果掌握不好“度”,超越了限度,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也会把事情搞遭,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导致失败。
 
  在家庭教育中,好走极端的现象经常发生。
 
  比如,要说对孩子严格要求,就以为越严越好,无论大事小事,原则问题非原则问题,事无巨细,一概严得不得了,把孩子盯得紧紧的,管得死死的,一动也不敢动,管得像个木头人似的。
 
  要说爱孩子,就爱得不得了,看孩子哪都好,都是优点、长处,有毛病、缺点也看不到,就是看到了也不管不教,事事迁就,处处放任。
 
  要说给孩子自由,就完全放手,一点儿纪律、规矩也没有,该管的不管,该要求的也不要求,惯得没样儿。
 
  要说对孩子讲纪律,就一点自由也不给,一点儿自主权也没有。
 
  要说跟孩子讲平等,就和孩子一点界限也没有,父亲与儿子搞成“兄弟般的友谊”,母亲与女儿搞成“姐儿们和气”。
 
  要说跟孩子讲民主,家长的话孩子也不用听,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可以为所欲为,家长无权管教,等等。
 
  这些情况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
 
  之所以这样做,不见得是家长有意识的,在一般情况下,都因为盲目,是不懂得教育工作中要讲究分寸、尺度,不理解掌握“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培养教育人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有人说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说教育者就像雕塑师。这是很有道理的。
 
  宋朝诗人林昉在《田间书》中对于工艺品雕刻和金属冶炼做过这样的论述:
 
  “木可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铸,而病于越冶。木越度,金越冶,虽有良工巧匠安施?”
 
  这意思是说,木头可以雕刻成工艺品,而雕刻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刀工不稳,用力过度;金属可以铸造成各种物件,而铸造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冶炼时的火候掌握不好,温度过高。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雕刻的力度和冶炼的火候,再好的雕塑师也雕刻不出精美的艺术品,再好的铸造师也铸造不出合格的物件。这里说的就是“度”在雕刻和铸造中的关键作用。
 
  同样的道理,做培养教育人的工作,如果没有分寸感,掌握不好分寸,再好的动机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条件再好的孩子也不能培养成材,甚至会毁了孩子。
 
  比如,在管教孩子中,严格过了“度”,就成为苛求,会使孩子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使孩子变呆、变傻,或者引起孩子的反感、抵制和反抗,甚至会离家出走。
 
  对孩子爱得过了“度”,就成为溺爱,使孩子被爱所淹没,养成坏毛病,诸如任性、自私、冷漠、骄横等,甚至走上邪路。
 
  给孩子的自由过了“度”,就成为放任,孩子没有一点儿规矩,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
 
  纪律过苛刻,就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扼杀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平等过了“度”,孩子不把家长放在眼里,家长就没有威信,孩子就会胡来,做出越轨的事。
 
  民主讲过了“度”,就是极端民主化,家长就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根本管不了孩子。
 
  在文化学习上,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没有压力、驱动力,功课学不好;对孩子要求过高,超越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经过努力还达不到要求,就会灰心丧气,自暴自弃,丧失上进心,照样也学不好。
 
  家长必须学会掌握分寸,把握尺度。不懂得讲究分寸、尺度,率性而为的家长,不是一个成熟的家长。家长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步成熟起来。
 
  三
 
  那么,究竟什么是“分寸”呢?又如何掌握“分寸”呢?
 
  “分寸”是个只能意会,很难言传的概念。
 
  所谓“分寸”,就是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
 
  何谓“适当限度”?这个概念很“分寸”一样,也是很抽象的。
 
  但是,做父母的最好还是要弄清楚这个概念。不然的话,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很难把握。
 
  在这里,我只能讲一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着作《小逻辑》一书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帮助大家体会“分寸”和“适当限度”的内涵。
 
  说从前有一位农夫,赶着他的小毛驴到集市上去采购商品。由于采购的东西太多,农夫心疼小毛驴,就让小毛驴驮了一部分,自己身上也背了一部分。
 
  回家的路上,农夫赶着小毛驴轻快地走着。常言说,远路无轻载。就是说,即或是再轻的东西,带在身上赶路,时间长了也是负担。走着,走着,农夫感到有点儿累了。便把自己身上背着的东西,转移到小毛驴背上一些。小毛驴照样轻快地走着。
 
  又走了一段路,农夫又感到吃力了。他又将自己背上的东西,转移到小毛驴背上一些。小毛驴还在走着。
 
  眼看太阳已经下山,农夫的两条腿感到越发沉重,跟着小毛驴走都有点儿吃力了。为早一点赶到家,农夫又把自己背上的东西转移到小毛驴背上一些。
 
  不料,这些东西刚往小毛驴身上一放,那小毛驴一下子就趴在了地上,喘着粗气,无论农夫怎么拉,死活拉不起来了。
 
  这个故事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但含义却相当深刻,富有哲理。
 
  农夫第一次、第二次往小毛驴背上转移负重,没有把小毛驴给压垮,说明还没有超过承受能力的“限度”;而第三次转移负重,就把小毛驴给压垮,这表明“第三次转移的负重”,就是小毛驴承受能力的“极限”。
 
  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而且发展都不是“无限”的,都有一个“极限”。所谓“极限”,就是最高的限度,不能再超过。一旦超过了,就会走向反面。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超过这个“极限”。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把握好分寸,在极限以内,就会是有益的;超过了极限,就会是有害的。(赵忠心)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