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美家庭 > 育儿分享 >

最好的家教 就是家长做好自己

时间:2018-12-25 15:14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王笃年 点击:
  近期,一篇“我的妈妈只有8岁”的文章传遍微信朋友圈。当妈妈的那个人,她年龄可能不小,但作为“妈妈”的年龄,却是从生了小孩后开始计算的。在如何做父母这个方面,大家都是一边做、一边学的。我们家也一样。
 
  家长不要苛求孩子事事争先
 
  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们在县城工作。由于两人都要工作,儿子从2岁多就被送到单位的托儿所。整个学龄前,儿子就只学会了一首儿歌“小白兔”。果然,如大家担心的那样,儿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小学入学后,由于“底子薄弱”,儿子一度落后于同学。小家伙也爱面子,回到家就哭。幸亏他妈妈是小学老师,知道如何安抚、指导和激励他。慢慢地,儿子适应了小学的节奏,学业也就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了。
 
  初中二年级,一天孩子妈妈参加家长会回来,询问儿子是否需要有经验的老师来给他补一下作文,因为他的作文相对于其他科目,比较弱一些。儿子表示不必了,他自己好好写就行了。我拿过孩子的作文本,连续看了几篇,大都是记叙文,觉得文笔还算流畅,叙事中夹带着一些跟他年龄阶段完全一致的认识和感想,并无什么别扭之处。我就劝她妈妈“不要着急,孩子阅读量不小,而且阅读面很宽,写作方面应该不会有大问题。”果然,到了初三阶段,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不少,常常被老师选作范文。
 
  不知不觉间,孩子上了高中,在我的学校。有一次,他的历史老师来找我:“王老师,您看看您儿子给我写的历史作业!”言外之意,就是希望我帮她教育儿子,要他认真学好她教的历史学科。我接过作业本一看,还好,只是字迹比较潦草。我跟历史老师说:“你就知足吧!他一个自学数理化三科竞赛的孩子,还记得给你写历史作业,就已经不错啦!”我也不知道这话对年轻老师是否造成了伤害,反正我那时的确是那样想的。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孩子同时学那么多学科,不可能科科追求优秀。
 
  家长是孩子各方面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师者,模范也。作为农村出身的父母,我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机会珍惜有加,不敢大意造次。我们从来没有觉得工作多,认为那都是正常的生活。我们也从来没有觉得“把时间都用在了别人孩子身上,亏欠了自己家的孩子”。在家里,我们家长做好自己的事情,孩子也就努力做好他该做的事情。
 
  那么,儿子在家时都做些什么呢?主要是阅读。说来惭愧,在指导孩子阅读方面,我俩似乎并没有做过具体规划,孩子也是几乎拿到什么就读什么。除了适合他年龄段的科普、文学和外语类,我们订阅的《读者》、《青年文摘》他也看,甚至《家庭》、《知音》、《故事会》也看。总之,儿子就是开卷有益,无拘无束地阅读。
 
  家长热爱生活,孩子也就不会厌恶学习;家长喜欢自己的工作,孩子就也喜欢他的工作——学习;家长坚持不断地学习、进取,孩子自然就懂得学习是他的生活内容。做不好,内心里就会过意不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些词汇所描述的,也许就是这样的情景。
 
  果断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我们老家有一句老话“吃饭穿衣亮家当”,这句话的意思是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了家庭的消费水平。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家庭经济状况,必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并切身体验。
 
  孩子小学时期的一个暑假,我们几家人一起去青岛海边游玩。景点小摊上有卖宠物小海龟的,很贵,儿子看到了,想买一只玩,就跟他妈妈提出要求,结果被他妈妈一口回绝了。于是,儿子哭闹起来,赖着不走了。有朋友就出面劝解,“要不我来出钱给孩子买一只吧!”爱人坚决地不准买,并且告诉儿子,“你不走,你自己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就好。”随后,爱人招呼大家头也不回地就走了。孩子看哭闹并不奏效,也就无奈地跟在队伍后边离开了。
 
  我们家不是不给孩子买玩具,但不会是他想要什么就都去买。我们要让儿子明白什么要求是正当的,可以得到满足的;什么要求是过分的,不能得到满足的。
 
  有一句流行的话,“最好的家教,就是家长先做好自己”。其他的事情,顺其自然就好。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家对孩子教育的真实写照。(王笃年 北京市十一学校)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