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美家庭 > 家教家风家训 >

生活即教育 疫情即成长——孩子能从疫情中获得什么

时间:2020-02-17 12:28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作者:陈若葵 点击:
  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了更多和家人、父母相处的时光。家长们对孩子的知识学习、课外阅读、特长训练、技能培养自然不会放松,除此之外,也会和孩子了解疫情、讲讲疫情。
 
  生活处处有课堂,疫情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危机和困境,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发现、学习和探索的契机。如果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关注抗“疫”过程中的一个个感人瞬间、珍贵细节时,能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它、应对它,为最终战胜它尽己之所能,润物细无声地启发孩子去发现医护人员的无私与担当、发现志愿者等平凡人的爱心和善良,感受国人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力量,孩子终将会获得一次难得的精神成长。
 
  让孩子懂得责任
 
  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这样的孩子:父母苦口婆心地讲,一个人要有责任感、懂得负责任,天天提醒孩子做事要认真、一板一眼,可孩子总是当耳边风,依然粗心大意、写作业马虎、丢三落四。他们对什么是负责任、怎么负责,似乎并不理解。
 
  这个假期因疫情而延长,家长或延迟上班,或在家工作,一家人有了长相厮守的机会。自然,关注疫情成为很多家庭生活内容的一部分,除了看电视,不少家庭也一起分享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信息,这其实正是向孩子渗透责任意识的好时机。比如,父母可以趁机和孩子聊聊钟南山、李兰娟、乔杰等院士带领的一大批医护人员如何放弃家庭团圆、克服心理恐惧,在疫情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救治病人;说说全民动员防控疫情过程中一些感人的人和事,比如,有位护士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讲,我们也是普通人,也有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既然干了这一行,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在病人面前,我们就得做好自己的事情。
 
  人们常说,孩子是看着大人的背影长大的,当下发生了什么、大人怎么做,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尝试模仿。家长可以尝试把“责任”“担当”“付出”具象为一个个真实的事件、一个个能够感知的行为,让孩子“听见”“看见”,他们对“责任感”就会有比较深切的感受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认为,一大批杰出医生的勇敢负责的精神,是极好的榜样教育,也是富有现实感的价值观引领。过去,许多概念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譬如祖国、国际、社会、责任、价值观等等,而全民动员的防治疫情过程,将这一切变得非常具体形象。
 
  责任有大有小,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当下他们待在家里减少感染的可能,注意卫生、提醒家人做好防护、安排好自己的作息,就是尽到责任了。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承担一些家务活儿,比如给电脑、书桌、餐桌消毒等,促孩子坚守这项职责。
 
  在这次疫情中,父母时时处处扮演“好公民”的角色,做好表率,让孩子看到,自己同样也有多重身份:在家是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在社会上就是公民,拥有权利和义务。在疫情肆虐的当下,他们最重要的义务是通过遵守公共秩序如戴好口罩、少出门等,来实现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孙云晓说:“父母不仅为孩子做榜样,也要耐心对孩子做出解释,危机也是机遇,父母的生活态度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积极的解释可能唤醒责任心,给予孩子自信和勇气,避免悲观甚至绝望。”
 
  让孩子知冷暖常怀感恩之心
 
  最近几天,朋友圈的一则视频让不少家长和孩子泪目:我国南航从澳大利亚墨尔本至广州的航班上,没有一名旅客回中国,机上的每个座位票都被澳洲华人购买了,但位子上堆放的是他们捐助的救援物资,这架满载着救援物资的客机就这样飞回了祖国……
 
  越是艰难,越见人心。突如其来的疫情,令我们措手不及。然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次疫情中涌现出包括海外同胞、国际友人在内的一大批雪中送炭的人,谱写了数不清的暖人催泪的故事。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时机,给孩子们讲讲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运送物资的工作人员,火神山医院和放舱医院的建设者,检查进出城车辆人员的交警,款捐物的公众人物、慈善组织和普通民众,还有小区给咱们测体温、核对进出人员的志愿者们的付出……
 
  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陈开颜在《津门战“疫”家庭课堂中》表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通过此次危机事件,我们从中能够有积极的收获——疫情虽然残酷,但无数人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默默地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着大家的安全。家长可以用通过和孩子一起看这些报道,让孩子理解:正是这些平凡的人,铸就了我们国家的伟大。我们每个个体,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感恩之心,让孩子学会大爱、感恩别人的付出。
 
  这次全民抗“疫”,人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慈悲心,实实在在的公益行为,一线勇士的负重前行,足以打动甚至震撼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从心底里悟出我们后方的岁月静好得益于这些善良的、无私的人们的付出,懂得了要对这些人心存感激。
 
  教孩子学会对生命负责、尊重科学
 
  近年来,中小学生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少数孩子头脑中“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的概念比较淡薄,而利用疫情这个特殊的“情境”,告诉孩子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如何让孩子学会珍爱生命?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关注每天的疫情消息和各项最新数字,尤其是治愈出院人员的数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医护人员等各方为挽救生命付出的努力、看到感染者战胜病魔的坚韧,看到生命的宝贵和病人生命力的顽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绕不开死亡这个话题。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带走了一些人的生命。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关注每天死亡人数。大约四五岁开始,孩子就知道死亡的存在了。因此,家长不用避讳,但要重视孩子对死亡问题的关注,温和、耐心、正面地回答,减少其疑问和恐惧。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黄峥表示,要根据孩子年龄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解释。学龄前孩子需要更确定的信息和对心理安全感的保护。家长可以以安抚和保证为主,比如,只要做好防护,就不会感染上新冠肺炎。对于学龄儿童,家长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讲述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让孩子了解生命的唯一性和可贵性。
 
  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人类与病毒斗争的大事件,了解病毒类型、传播途径、感染细胞的方式,以此激发孩子对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同时,告诉孩子,我们无法预知可能遭遇的病毒侵害,但是我们能做的是保护好生命,让自己健康、强壮。
 
  人的健康靠免疫力,免疫力靠良好的习惯。我们珍惜生命,就要从无数个细微的行为着手,养成勤洗手、讲卫生,清淡均衡的饮食、拒绝垃圾食品;规律作息、少玩手机多运动,保持平和的心态等健康的生活习惯。
 
  了解了生命,就会更加尊重生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殷飞在提及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时表示:“尊重生命是多维度的,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在尊重生命的态度里,最基础的就是敬畏法律”,“所有人都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本着对别人生命负责的态度,遵守基本的卫生防疫和防病毒扩散要求”。
 
  疫情发生后,一些谣言已开始在自媒体上传播,它和病毒一样侵害着我们的心理。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兰海认为,家长要提醒孩子,转发疫情信息之前多想想,这个信息是不是权威部门、权威媒体发布的?是不是有违常理?家长要收集一些医生、科研工作者公开发布的信息等病毒传播的基本知识,为孩子正确解读,并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尊重科学、抵制谣言、利用科学的疫情防护知识指导自己与家人的实际生活。通过亲身实践来提升知识储备和心理承受能力。
 
  殷飞还表示,尊重科学体现在日常的小事中,比如督促孩子坚持六步洗手法、戳穿如抽烟和喝酒可以抗击病毒感染等不实说法。家庭科学教育并不遥远,也不神秘,带领孩子每一次做好每一步,就可以累积孩子的科学素养。
 
  生活即教育。面对突发的疫情,家长首先相信科学、有信心、不恐慌,给孩子吃一颗定心丸,做好孩子的观察者、陪伴者、示范者和引领者,孩子则必定从中受益匪浅。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