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教动态 > 国家新闻 >

帮助孩子迎接幼升小的五大挑战

时间: 2020-10-12 08:28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张冬青 点击:
    9月是迎新的日子,一届新生一代人,代代新生更迭着形成永恒的希望。
 
    面对孩子的人生新篇章,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充满了紧张、兴奋,还有几分担心:新奇感过去后,孩子能否积极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能否收获自信?能否融入一个合作的集体?如何陪伴孩子迎接一个接一个的挑战?
 
    节奏变化可能带来焦虑感和挫败感。
 
    第一个挑战是节奏的不同。幼儿园孩子的一天由游戏、吃饭、喝水、睡眠、教学活动构成,事情之间的开始和结束是连贯的、有弹性的,生活的内容多于学习的内容,课程少,学习游戏化,节奏慢,很从容。小学的课程变多了,一天六七节课,喝水、如厕、游戏等都压缩在课间10分钟进行,上课下课铃声一响,界限分明。对于这样的节奏变化,有的孩子借着新奇感很积极地就适应了;有的孩子懵懵懂懂地跟随着,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有的孩子的心理节奏与学校节奏不合拍,往往慢于学校节奏,于是产生节奏焦虑感和挫败感。
 
    节奏变化还体现在时间弹性没有了。上幼儿园可以迟到或请假,比如因为孩子起床晚了、穿衣慢了、天气不好、有点儿不舒服、家里有点儿事等,上了小学就不可以这样随意了,迟到的孩子在大家的注视下独自走进教室的时候,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负罪感,会有压力,产生被否定感。
 
    孩子是在关系中学习的,要和周围的人和物建立联系,要确定周围的人对他的接纳,要确定空间的安全。比如有时孩子摸一摸桌角,蹭一蹭墙,这样磨磨蹭蹭是为了回应周围的各种召唤。成人迟到可以迅速进入角色,孩子则需要预热。所以,孩子提前进入教室,心理上有个过渡,才能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
 
    节奏变化的第三个表现是信息量变大了。人在单位时间里处理的信息越多,节奏就越快。
 
    6岁的孩子每天学习6门课程,每门课有不同的老师,知识信息量突然变大,老师和同学都是新的,人际关系的信息量大增。课间如何利用,新的空间如果利用,都是孩子需要面对的新信息,需要消耗很多能量进行信息处理。
 
    节奏变化的第四个表现是空间变大了,利用空间的方式也变了,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科学课等都有专门的空间和教室,空间转换的复杂也会让孩子们觉得节奏加快了。
 
    学会从个体人走向社会人
 
    第二个挑战是人际关系的不同。升入一年级,孩子面临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内涵和影响都发生了变化。婴儿期孩子主要依恋母亲及身边的家人,幼儿期孩子有了交往需求,但同伴关系远没有亲子关系重要。到了儿童期,同伴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力与亲子关系的影响力平分秋色。是否被同伴接纳和喜爱,怎样加入别人,怎样吸引别人,怎样传达自己的想法别人才听,怎样说服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伙伴,怎样玩到一起去,怎样避开打扰……都会困扰一年级的孩子。
 
    师生关系也变了。幼儿园时期,孩子会把老师当作临时父母,师生关系类似于亲子关系。升入小学后,师生关系变得平等,孩子拥有了对自己的责任和对对方的责任。在亲子关系中,孩子有更多独立意志,开始反抗父母包裹的爱,而父母对孩子也由婴儿阶段的欣赏变得挑剔和焦虑。孩子要突破爱的包裹,抵御父母否定的、比较的、挑剔的态度,挣扎着活出自己的世界。
 
    第三个挑战是建立与规则相处的关系。幼儿园也有规则,但那时孩子不离开老师的视线,孩子少有机会独立面对规则,少有机会面对遵守还是违反规则的自由选择。上小学后,孩子独立面对规则的机会多了,独处或没有成人在场时,欲望和规则冲突时,遵守还是违反,维护还是挑战,折射出孩子的规则意识、自控能力和思考方式。这是儿童从个体人成为社会人的成长过程。
 
    学习动机和自理能力值得关注
 
    第四个挑战是可能面临成就感的焦虑。这种焦虑包含学习和交往两个方面。学龄前孩子的学习是无意识学习,是在游戏中、在兴趣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的,学习方式不是通过看文字,而是听、说、触、视、做。通过文字学习是抽象学习,需要调动有意注意力,会消耗孩子很大的能量。孩子需要建立有意识的学习动机,要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和目的,从“我想”“我要”向“我应该”“我能够”过渡,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在一个集体中,孩子需要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通过被接纳获得,价值感需要通过自己的价值体现获得,即你对别人是有贡献的,你是被别人需要的。孩子若觉得自己没有用,就会陷入成就焦虑中。那些过于骄纵、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
 
    第五个挑战是开始和自己的身体建立关系。婴儿是看不到自己身体的,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姓名、性别、身体特点、自己的感觉等。幼儿期身体的保护由家长来完成,各种不适由家长来解决。上学之后,孩子自我认识的愿望强烈起来,身体的变化和不适不一定马上告诉家长,但由于没有经验,会有更多疑惑不解和恐惧。
 
    陪伴一年级孩子面对这些挑战,家长首先要用关怀与信任的态度帮助孩子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礼貌和礼仪;其次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理解到规则的善意,明白秩序、规则其实都是为保护人的自由而存在的;第三,在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时,不能仅仅平息矛盾,要有价值观的引领,要传达公正、平等、悲悯、宽容等思想;第四,做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准备,重点是倾听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专注地把事情做完的习惯、阅读的习惯。
 
    最后,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持感知觉协同参与学习的能力,使身体的感觉、心灵的感受、大脑的认知同时发生,千万不可把学习抽象化,变成大脑单方面的任务。重要的是,怀着崇敬祝福孩子,用温暖的凝视伴随孩子成长。( 张冬青  日日新学堂创始人,校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