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美家庭 > 育儿分享 >

家长经验谈:爱是不惧成长

时间:2018-12-18 14:58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张峥 点击:
  青春期的孩子有多可怕?无论读过、听过多少例证,临到自己头上还是无法淡定的吧!

  12岁的女儿,正处在这样的逆反巅峰期。无论说什么都要跟你反着来,很小的事在她那里都有可能成为爆发的导火索。你说“东”她偏要“西”,你说“要这样”她那里“我就不”,刚说“不可以”她则“我偏要”。每天在这样的唇枪舌剑中斗智斗勇,虽然也一再提醒自己,这是青春荷尔蒙在作怪,她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的,就不要计较了,谁还没有过青春期呢?想想自己十几岁时,不也是觉得全世界都不理解我、看啥都不顺眼、父母尤其烦人吗?

  然而,“佛系”真的是很难的。前天,因为弹琴心不在焉,我实在痛心于每天宝贵的两小时就这样浪掷,又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第一千零一次重复“专心”“认真”。女儿一脸嫌弃,不耐烦地嚷道:“我就这么练怎么着?你再说也没用,我就是不听!”我一时气急,刚擦完手的纸巾还没扔,便举起来作势要扔过去。没想到小丫头眼都不眨地瞪着我,反问“想打我吗?打我也没用,我就是不听!”我一下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来长这么大从没动手打过人,二来也确实觉得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靠“武力”真正解决。好吧,就先让她跟自己的荷尔蒙做斗争吧,我暂且忍下。

  昨天,因为学校里的一点点不愉快,女儿回到家找碴大哭起来。我先是安慰了几句,她反而哭得更凶了,还嚷嚷着“你知道什么呀,净瞎说!”我有点不高兴,便回击说:“那么多好事还关注不过来呢,干吗非跟自己过不去,专门揪住不愉快不放!”这下她可恼了,拍着桌子大喝“你神经病啊!闭嘴!”我一时血往上撞,万念俱灰。“这熊孩子没法要了!居然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枉我精心培养这么多年。”于是,她昨天的恶行也一下子涌上心头,无力感顿时充斥了整个人。太累了,太失望了!算了,随她去吧!不管了!当妈太难了!我不干了!

  晚上睡觉前,女儿蹭过来怯怯地问“妈妈,抱抱好吗?”我余怒未消地说“我不想跟拍着桌子骂我‘神经病’的孩子说话。”“哼,不抱拉倒,谁稀罕!”她一扭头,倔强地走开了。

  这一夜睡得并不踏实。第二天早上,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叫她起床,每天清晨的问候也取消了。女儿穿好衣服,坐在桌前梳头,背影都似乎透着倔强和落寞。我猛然间生出一个念头——这是我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被她叫作妈妈的只有我!任何时候我都没有权利收回对她的爱,因为我是妈妈呀!

  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在她的额头轻轻一吻,“宝贝,妈妈爱你!”明显能感觉到女儿僵持的身体放松了下来,但嘴上仍然不示弱:“你不是不理我吗?我不稀罕!”“不稀罕我也一样爱你,但是做错了该批评、惩罚也是必需的。不过我不会因为你做错了事就不爱你了呀!”

  女儿回过身来抱住我,没说什么,但我几乎能感觉到她心上卸下的沉重分量,一时有些心酸。这个世界上,任何事都可以有人替代,但妈妈的爱是唯一没有替代品的呀!记得有位我喜欢的作家曾在她的小说中写道:小时候曾被妈妈抱在怀中爱如珍宝的孩子,心中便有了温暖的底色。他离家后在复杂的世界中,面对荆棘也更容易扛过去。这份爱是足以温暖孩子一生的。

  其实,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某些时候,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许多在成长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在与孩子相处时会浮出水面。一位教育专家告诫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面临着三组关系:即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这是我们终其一生需要绘制的人生地图,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这其中当然包含亲子关系,如果说大部分问题可以逃避,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无处可逃。妈妈的情绪和成熟程度、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都被孩子映照得一览无余。妈妈若是拒绝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这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妈妈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当然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望。

  然而,网上有一段话非常精准地指出了这种做法的问题所在:“不论是面对伴侣,还是面对我们的孩子,最容易陷入的是‘要改变他’的陷阱,这是最危险的一份爱。对自己做功课永远胜过对别人做功课,最差、最坏的关系就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这让人发疯,累人累己。改变自己,是最有把握和最安全的尝试。”

  是啊,当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逃避是最简单的方法,收回对孩子的爱则是最无能也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孩子在成长,妈妈同样需要成长,虽然这可能意味着冒险,也伴随着苦痛,但必将是个破茧成蝶的过程。都说孩子是天使,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们才会去探索、去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而这必将让我们的生命走向开阔,这不正是天使的礼物吗?

  曾反复阅读过多次的纪伯伦的《论孩子》,这一次读出了新意——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张峥)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