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美家庭 > 育儿分享 >

帮助孩子建立情绪管理能力

时间:2018-09-14 13:25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杰西卡 点击:
  近日朋友发给我一个视频,标题是《这是我看过最可怕的孩子,居然殴打育儿师》。这个孩子真的非常“暴力”,扔东西打人大叫哭闹,而在孩子歇斯底里发脾气的整个过程中,母亲竟然在玩手机。我同意育儿师所说的,“这个孩子缺乏是非观”,这和长久以来家庭教育中缺乏规则有关。
 
  如何让孩子少发脾气,即使发了脾气也能在父母引导下慢慢冷静下来?这是很多家长为之头痛却又找不到解决方法的问题。
 
  孩子缺失的情绪教育
 
  愤怒等这些大情绪,对于小小的孩子们来说是可怕的。情绪让他们身体失控,失控感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这会让他们感到没安全感。而更要命的是,很多孩子压根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不理解自己的情绪)。
 
  可以说,这个孩子从小到大是缺少情绪教育的,每一次孩子发火了,妈妈估计就像视频里那样说:“发什么脾气”。也许孩子小的时候哄一下,分散一下注意力就不发脾气了,那下一次呢?于是接下来的每一次,不知道如何疏导管理自己情绪的孩子,只能用自己最习惯的本能方式来发泄,那就是大哭、打人、扔东西。
 
  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认知对于自己“失控”的感受会越来越真切,就会越来越害怕,于是他的表现越来越激烈,也就是我们眼中所谓的越来越“熊”。
 
  亲子联结断裂让孩子恐惧
 
  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父母,对于孩子错误行为要么轻易妥协,要么刻意严厉到近乎冷漠,就像视频里的那个母亲,整个孩子发火的过程中,她似乎就是个局外人在一旁冷眼旁观。
 
  已经被大情绪控制住的孩子,如果这时他感受到的还是,自己最亲密的父母不在乎他、嫌弃他,出于害怕本能,他就会变本加厉,来试探父母到底是否爱我。在最后坐淘气椅时,孩子脱掉袜子、抓自己头发,我们可以解读为孩子在试图控制大人,但这也说明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联结失去了,他心虚,他真的不知道妈妈是否还爱他。
 
  任何教育从来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而亲子联结的关键就是让孩子明白,“任何时候妈妈都是爱你的,但是妈妈不喜欢你这个行为”,区分人和行为,这是我们管教中的界限。
 
  大人们的标签有害无益
 
  整个视频里,母亲很绝望,“这个孩子就是这样,我是管不好了”。心理学里有个“比马龙效应”,即自我验证的意思,我们事先预期什么,事后将得到些什么;自己的行为将验证自己的预言。
 
  育儿也是这样,如果你认定了孩子就是不行,孩子就是坏,那么,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帮我们验证这件事。育儿的一大忌讳是在孩子面前谈论或数落孩子的问题,因为这些话语真的会最终变成孩子内心的语言。
 
  我曾经在纽约一个早教班里做过助教,那个班里就有一个和视频很像的可怕孩子,我想结合当时老师的做法,来分享我们可以怎么做。
 
  陪伴孩子冷静 当那个小男孩第一次大叫咬人扔东西时,老师立即制止并且隔离了他。孩子依然又踢又叫,这时老师拥抱了这个男孩。这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被爱,同时也从肢体上控制了孩子的坏行为。然后,老师抱着孩子来到角落里,陪伴孩子冷静。那个角落有点像视频里的“淘气椅”,但是这里的老师称为“冷静角”。名字的不同也说明了理念的天壤之别,“淘气椅”是惩罚,“冷静角”是帮助;“淘气椅”是让孩子自己待着,“冷静角”是老师陪伴着。
 
  当小小的人被大大的情绪吞噬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分享自己的平静,而不是加入他们的混乱中。
 
  掌握介入时机 这个男孩缺乏情绪管理,但老师并没有马上教育他,而只是抱着孩子,时不时轻拍他一下。慢慢地,这个孩子不再强烈挣扎,开始有了一个“偷看”的行为,哭喊几下,停一下,抬头看老师和其他孩子。于是,老师继续抱着孩子,然后温柔地和他说:“这是愤怒,你现在很愤怒,这种感觉很吓人是吧。愤怒的时候我们身体也会不舒服,这时我们需要帮助自己恢复,比如我们可以使劲攥拳,1、2、3,然后松开;再使劲攥拳,1、2、3,然后松开,抖抖手,把愤怒甩掉。比如我们可以深呼吸,吸气,很长一口气,然后吐气,把愤怒吐出来。啊,这些都会让我们感觉好多了”。
 
  老师边示范边尝试引导孩子一起跟着做,第一次接触这些的孩子显然做不到,但伴随着老师的话,那个孩子逐渐从“战斗着的公鸡”状态放松了下来。
 
  父母的秘密使命在于,让孩子看到当你开始对他愤怒时,你会通过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工夫花在平时 之后,老师就会留意最经常让这个小男孩发飙的触发点是什么,并在平时自由活动时间,孩子情绪平静的状态下,老师适时引入绘本,通过故事和孩子讲解“规则”,然后结合之前的一些情况,和孩子讨论。
 
  老师用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如果你再遇到这种情况,很生气很生气,你还是想打人,我们怎么做呢?”随即,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些控制自己的小方法。在课堂上,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老师就会提醒孩子之前的小方法。当然一开始都是无效的,孩子根本记不得。但老师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
 
  老师平时和孩子谈论这些话题时,总能发现和认可孩子进步的地方——“我看到你今天发火前,拼命想忍住,这很不容易的”“尽管我们没记住提醒的暗号,但你后来很快用我教你的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了,这个太厉害了”。老师不断地去强化孩子努力进步的行为,给予孩子正面反馈。
 
  当然,老师也把这些方法和理念分享给了孩子家长,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用了大半年时间,我亲眼见证了一个可怕的孩子变成了可教的孩子。
 
  我们应该相信,没有坏孩子,只有敏感的被情绪和冲动困扰的儿童青少年,用他们唯一知道的方式试图表达他们的感情和需求。这段经历一直让我很感动,它总会反复提醒:“我们总是高估管教的手段,却低估了爱的力量”。
 
  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就不该控制,更不该因为他不符合我们的标准而控制。允许他犯错,更要陪伴着他犯错、耐心协助他改正,这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任何育儿方法只是桥梁,进入孩子心灵那扇大门后,记得要用爱和心。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
 
  (作者 杰西卡 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育儿专家,着有《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等书。)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