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美家庭 > 育儿分享 >

孩子的“识字敏感期”,家长可以做点什么?

时间:2019-02-14 16:15来源:新民网 作者:网络 点击:
  最近,央视某节目发布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300卷唐诗中随机挑选10联(上下句为一联),随机挑选3个字保留,将剩余部分填写完整,10道题全部答对才算挑战成功。这项挑战需要挑战者拥有庞大的诗词储备量和扎实的记忆力、丰富的联想力。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如此高难度的挑战却在节目现场被5岁的小萌娃王恒屹成功破解了。

  据王恒屹奶奶说,他们家长从来都没有逼迫小恒屹干什么事,一切都是小恒屹顺其自然地学会的,他有兴趣的事就会学的很快。他很小的时候,奶奶给他讲故事,他不是像别的小孩,只是坐在那里听,他必须要着着书本,跟着奶奶念的故事,捧着书一个一个字地去辨识。慢慢的,这些字他就认识了,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他还会主动来问。他差不多两岁开始就不用家长陪着,自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

  小恒屹的故事,引发了一轮热议。家长对待孩子的“识字”问题,该如何看待?又如何帮助孩子呢?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识字”?

  孩子要不要在读小学前认识500个字?怎么教孩子识字?

  关于识字,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孩子不应该过早认字识数,因为过早认识文字会失去对图像的领悟力,会阻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有一种观点却认为,孩子识字越早越好,因为错过了那个识字期,孩子将来再去识字就太晚了,要花上十倍的努力才行。

  其实,识字是孩子一个必然经历发展的过程,早和晚的界限本身就很模糊。比如6岁识字或者5岁识字区别并不会很大,但是要一个2岁的孩子去识字,未必也太操之过急了。还有很多父母骨子里并不赞成给孩子识字,因为觉得孩子不要过早背负太重的学习压力。

  建议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边玩边学,养一个好的兴趣和学习的习惯。另外找到孩子的识字敏感阶段,给孩子快乐的识字启蒙。

  认真把握好“识字敏感期”

  真正的敏感期完全靠父母去观察,因为每一个孩子不一样。

  当孩子开始关注身边的文字时,就可以开始给孩子进行文字的启蒙。

  有一天,小朋友拿一本书给妈妈,很认真地跟妈妈说:“妈妈,我要读字。”

  “你读图就好呀!”

  “不行,我要读字。”

  孩子的“识字敏感期”来了,妈妈从心底里觉得开心。先不去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突然提出这个要求。但是在他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妈妈可以开始着手给他认字了。

  孩子天性是爱玩的,只要在玩着,学着就会有趣而轻松。如果孩子识字的喷发期来了,那就赶紧做好准确迎接。如果孩子还没有展现,那就不要去强迫。

  每个孩子的识字敏感期出现的时候都不一样,有早有晚,一般在4-7岁出现。但是有些孩子3岁就开始出现了。

  因为0-3岁的时候,亲子阅读多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比如字的读音,字的意义,会比从来没有阅读的孩子早一些。其实在孩子没有识字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去记书本了,只是没有记住文字,而是记住了图形。

  孩子识字的过程

  小孩子识字只是把它当成图画,要通过阅读来训练他的视觉:先“阅读”黑白色彩,再大一点儿,通过真实图片,后才过渡到看图识字。

  宝宝在二三岁时,家长会发现,没有刻意去引导孩子认字,但是很奇怪,孩子能认得所有他读过的书的名字。很多时候,只要他读过的书,他基本能知道名字。特别是那些恐龙,它叫什么名字,爪子有多少等,孩子都一清二楚。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右脑图像记忆的结果,任何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

  实践证明:在识字敏感期阶段,孩子会本能地产生对识字的迫切需求,而且记忆能力特别出色,识记速度快、数量多、记得牢,识记过程也特别轻松。

  他们在识字中能自然而然地寻找到快乐的感觉,这非常有助于从小就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

  绘本和生活体验来帮忙

  孩子正式接触文字符号之后,会对文字有一些概念性的理解,从字形、代表意义等方面有了自己的认知方法,他们会将动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去学习,喜欢从绘本中找自己已经有印象或认识的文字。

  就好像孩子认识了“人”“手”“母”这些,读绘本的时候,他马上就会指出来,说认识这个字,而且很兴奋。

  将文字放进具体的故事和语境之中,让孩子对文字产生一个再认识,再消化之后,那这个字基本就装进孩子的大脑中了。

  另外在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东西,也可促进孩子对这些事物的认识,对孩子已经认过的字,可在报纸上、街头广告上、电视屏幕上让他寻找,这样可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

  不管是孩子的识字还是学习,都要全面地去进行,不要只抓住一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