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美家庭 > 好爸好妈 >

每个年龄段各有养育重点

时间:2024-05-23 11:16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张筱悦 点击:
  受访专家: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李慧生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既有好性格,又能养成好习惯,既有优异的成绩,又能懂得为人处世,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常常“胡子眉毛一把抓”。实际上,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相应的教育重点,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李慧生表示,一个人在18岁之前接受的教育往往影响其一生,而18岁之前的教育又可以分为四个黄金阶段,根据每个阶段孩子的不同特点,教育也应有的放矢。
 
  0~3岁:注重情感依赖。这一时期的孩子有强烈的情感依赖,尤其是1岁之前。小宝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让他感到陌生,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对养育者格外依赖,需要父母的时刻陪伴,来满足其内心需求,帮助他相信并接纳这个世界。如果3岁之前孩子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与父母感情生疏,那么长大后,很容易没有安全感,不容易信任或接纳别人,甚至变得自卑。
 
  在这一时期,家长要多多陪伴孩子,平日里可以和孩子多一些亲密接触,比如亲亲抱抱孩子,多爱抚,尤其是1岁以内的宝宝,母亲的拥抱爱抚能让其产生极大的安全感。这一时期要多提供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互动,不要把孩子晾到一边,自己做别的事情。
 
  3~6岁:注重性格培养。3~6岁是儿童心理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孩子开始有自己的主观思维,不再一味听从家长安排,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此外,进入幼儿园后有了初步的“社交生活”,在与其他小朋友和老师的相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所以这一时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为人处世”的习惯一旦形成,日后则很难改变。想要孩子养成好性格,家长应重点遵循两个原则,即“以身作则”和“循循善诱”。孩子很爱模仿家长的行为和处事方式,如果父母言行粗暴、情绪不稳定,孩子也容易如此。
 
  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或发生矛盾时,家长要善于引导,既不能让孩子一味妥协,也不能小题大做,应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引导孩子的行为。比如当孩子想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可以教他用自己的玩具去交换。当别人想要玩自己的玩具时,鼓励孩子分享,但若孩子不愿意,也要允许他有拒绝的权利,教他如何礼貌地拒绝。
 
  6~12岁:养成好习惯。上了小学后,孩子正式开启学习生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帮孩子塑造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在6~12岁,儿童的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所以这也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好习惯的黄金期。
 
  养成好习惯贵在坚持。李慧生说,小孩子往往自制力较差,许多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和鼓励。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帮孩子建立一点仪式感,比如在入学的前一天说:“明天起你就是大孩子了,长大了就要比之前更厉害才对,要学着自觉完成功课。”或者给孩子布置专属的学习角落,每天放学后让他在自己的小书桌上看书学习,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久而久之习惯就会养成。
 
  12~18岁:开展尊重教育。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不再甘于服从,渴望独立和获得尊重。不少家长会觉得,此时的孩子很“叛逆”“不听话”,有的甚至强制管教,结果却适得其反。
 
  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适合开展尊重教育,即充分信任和尊重孩子,以树立其自尊、自爱、自信心态,促进其健康成长。李慧生建议,教育过程中,家长心态要摆正,当孩子与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不要觉得孩子不听话。家长应当学会聆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想法,允许他表达自己,在不涉及原则问题时,尊重孩子的选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